今天是: 学习宣传实践捍卫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共产主义真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者文集
三年困难时期的干部
作者:wsyk2635    发布时间:2014-3-24    浏览:2083

三年困难时期的干部

  朔方夜谭


    查阅资料,翻出前些年一位老干部口述的一篇反映三年困难时期干部作风的回忆文章,很受感染。


    一提起三年困难时期,50岁以上的人都能想起1960年的生活情境。在当时,能吃上一顿饱饭,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和向往,吃不饱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严酷现实,也是对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在那非常的年代,我们县委领导、各级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如何呢?今天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知道的不多,说起来,也恐怕难以相信,但我今天说的三年困难时期干部的优良作风、与同志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却都是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身边的感人事例。

1958年全国“大跃进”,很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到1959年,各生产队都搞了食堂化,机关、厂矿也一样。进入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偿还苏联债务,粮食特别紧张,城市人口都实行了定量供应。市民每人每月28斤,干部28斤,大专院校学生及中学生36斤,工人按工种不同为36斤至45斤。供应品种15%为白面,其余为玉米面和少量小米;农村的吃粮标准各队不同,但大体是每人每年毛粮360斤的居多。
由于是全国性的困难,蔬菜、肉食、副食、食油都很少,单靠粮食充饥,人们都普遍显得特别能吃,经常感到腹中空虚、饥肠辘辘。

当时李定一同志任县委书记,我任副书记,我们两几乎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李书记40多岁,身体瘦弱,穿着简朴,对工作特别认真,虽然家居太原,但很少回家,一年最多回三次,常年在县委机关食堂吃饭,每月定量也是28斤,同大伙一样交伙食费,一样分到一份饭吃,当然也吃不饱。有一段时间定量减少到每人每月18斤,喝稀饭每人也只能分到两碗,吃晚饭没有一个不干干净净添碗的。李定一同志饿得浮肿了,我也浮肿了,秘书也浮肿了,大批机关干部也浮肿了,但没有一个人喊饿叫苦。当时规定下乡到公社生产队食堂吃饭,叫粮票1斤2两,3毛钱,粮票不足部分机关统一补给。我和秘书都盼着跟李书记一块下乡,心想能机关多吃一两口。但下乡后才发现是一样的。公社的同志们看到李书记大伙浮肿,确实发自内心想给他多做一点、多吃一点或者加个鸡蛋,或者擀点面片,但李书记每次都婉言谢绝,因为这样会违反规定,损害干群关系;他几乎每次的回答都一样:“看群众是不是都吃这”。他这一说,谁也无可奈何了。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虽然很普通,但能做到却很不容易,他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在艰苦环境下的应有品质,凝聚着人民公仆对人民群众的真诚爱心。

 有一次我们到贾庄下乡,当时贾庄公社书记王礼同志,看到李书记瘦中带肿的样子,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没有和李书记打招呼,便自作主张准备了一锅面片。开饭时,李书记一看是面片,就问:“公社食堂吃什么?”大家只好带着他去食堂看。食堂吃得是茴子白、山药蛋、小米稀饭。李书记说:“把面片端来倒进大锅,大家一块儿吃。”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感动。县委书记尚且如此,全县所有干部无一例外,都很自觉。有一次我倒神头公社下乡,社员们对我说,“公社的干部毛桂香同志饿得走起路来都摇晃,说不定哪一时要掉进神头海了。”与民同甘共苦在干部队伍中已经形成风气,都自觉执行各项规定。如果哪一个干部多吃一口,也要做检查。到了1962年,粮食情况虽然已经有所好转,食堂的稀饭里加了山药蛋,但干部作风仍然很好,也很严格。井坪二区有一个男干部叫杜某某的,盛饭时多盛了两个山药蛋,让一位女干部看见并被检举揭发,二区书记杨政、区长陈跃龙专门召开会议,开会时男干部做了检查。在此后很长时间,成了人们谈论、笑话的话把子。

当时我在县委机关是老人,从书记到一般干部都对我很敬重。咱是农民出身,说话也比较随便,吃饭也不讲究,饭量比别人大,说实话也饿得受不了。有一次在神头下乡,食堂用玉米轴(芯)磨成的面煮了一锅糊糊,可以随便喝。我这可放开了肚皮喝,把肚皮撑得像妇女怀了胎。我不知道玉米轴难消化,结果之后一连七八天便不下来,撑得死去活来,吃药也不顶事,站不得,坐不下,更不要说弯腰。最后还是供销社主任用了个偏方,为我吃了一碗杂各(动物内脏做的汤饭),又加了半碗猪油,半天后才便下来,险些要了命。随后有感觉实在可惜这些杂各和猪油。再说我家里,孩子多,饿得实在不行没办法,老伴只好上山回娘家吃几顿,回来时再偷偷装几把粮食给孩子们充饥。

 那时候,全县所有的干部家中除了行李卷儿,没有什么值钱的,所以无论哪一级干部,对住房多少都不关心,有一间房能住就可行了。穿衣服大家都是每年一丈八尺布票,以不冷为原则。谈到工资,我这个县委副书记算是最高了,每月也不过50多元,却也很满足。谈起坐车来,当时县级机关共用一辆吉普车,谁下乡谁坐,也并不十分忙,从书记到干事,没有一个人用公车办私事,上下班接送就更没有了。李书记偶尔回太原也是自己掏腰包买票坐火车,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公车。

    当然,现在说起这些事,就如同讲故事一般,对于执政党的每一位成员来说,艰难困苦是一种考验,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从一定意义上讲,挡住享乐的诱惑,比顶住困难的压力更难。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特撰此文。

  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暂无评论
   快速回复
用户名: 密  码: 

 

内  容:

         立即注册
红军旗毛泽东博览 环 球 视 野 共产主义社区南街村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闭 红军在线论坛关闭 毛 旗 网 关闭 先锋工人网 解放区的天关闭
毛泽东网摘关闭 红歌会论坛关闭 苏联共产党论坛 山 亭 公 社 马克思与科学社会关闭 马克思主义文库 追求真理真理 中国工人网关闭
秘鲁共产主义网 共 产 网 科学共产主义网关闭 毛泽东时代网关闭 红色正义网集 朝鲜之声华语网 毛主席红色旋律 中华网论坛
人民万岁网关闭 红色电影院关闭 毛主席纪念馆 马克思纪念馆 东 方 红 网 朝鲜劳动新闻 更多友情链接 五 四 青 年 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本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0 共产主义旗帜网 All Rights Reserved.